肛門周遭相關疾患性別與病灶發生率分析

男女發生率分析

  • 男性比例 60% 60%
  • 女性比例 40% 40%

男性肛門疾患發生率

  • 痔瘡 50% 50%
  • 膿瘍/瘻管 20% 20%
  • 肛裂 10% 10%
  • 其他 20% 20%

女性肛門疾患發生率

  • 痔瘡 60% 60%
  • 肛裂 20% 20%
  • 膿瘍/瘻管 5% 5%
  • 其他 15% 15%

肛門周遭疾病有分很多:內痔、外痔、肛裂、肛門膿瘍、肛門瘻管….等。肛門疾病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約有80%以上的人都有這類的疾患,即早發現病灶即早治療,大都能穩定控制病情。

齒狀線:直腸(粘膜)和肛門(皮膚)之間的邊界。
肛門隱窩:齒狀線凹陷處。
括約肌:用於閉合肛門的肌肉,有分內外括約肌。
肛墊:有網狀血管神經分布,肌肉彈性高,主要用於閉縮肛門。

  痔瘡疾病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男性和女性的病患比例將近各佔一半。痔瘡問題有分:內痔、外痔(血栓性外痔)、混和痔,通常一般人較常發生的病灶幾乎都是內痔問題,但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拖長時間,而導致病情嚴重變成外痔問題或是其他肛門疾患。

什麼是痔瘡:

痔瘡(Hemorrhoids)是肛門最常見的疾病,是直腸末端黏膜下的靜脈血管增生曲張。

痔瘡發生的原因:

1、上廁所太久、排便太用力的習慣
2、便秘或腹瀉
3、飲酒過量導致肛門充血
4、可能增加腹部壓力的運動,例如舉起重物、重訓運動
5、長時間站立、坐著時姿勢不變、懷孕
6、纖維、水分攝取不足
7、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吸菸習慣
8、遺傳因素

痔瘡的類型:

內痔:內痔的特徵大多是無痛的,嚴重的時候,排便時會滴出鮮紅色的血,沒有任何疼痛感,更嚴重的時候,會像水槍一樣噴射出來,排便時腫塊會跑出來,如果再嚴重下去,即使推進去也會再次跑出來。

外痔:雖然沒有特殊症狀,但有時會因過度勞累或飲酒過多而形成血栓並感到疼痛。
》血栓型外痔:肛門外血塊引起的腫塊,明顯的疼痛劇烈,與肛門突然的腫脹感,通常為排便較硬、較粗、久站、久坐引起,血栓也可能破裂流血。
》靜脈曲張型外痔:內部許多血塊因起的外痔,腫脹感且無法復原,肛門周遭隆起且劇烈疼痛。

痔瘡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
》突然出現的痔瘡症狀
只需溫水坐浴即可治療,這是所有痔瘡問題最重要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控制排便習慣
痔瘡與不好的排便習慣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如果您因嚴重便秘而有長時間排便的習慣,痔瘡就會變得更嚴重。治療痔瘡的良好的保守方法:包括喝足夠的水、多吃高纖蔬菜和水果以及訓練在短時間內排便。
》痔瘡藥物
您可以在藥局詢問並購買痔瘡塞劑或軟膏等痔瘡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有助於暫時緩解急性痔瘡症狀,但無法提供痔瘡根本的治療。

手術治療
》痔瘡手術
痔瘡手術通常不是緊急手術。痔瘡的症狀出現需要很長時間,由於大多數患者在此期間已經適應良好,因此除了症狀急性的患者外,不會緊急進行手術。即使痔瘡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也不會像癌症那樣對生命構成威脅。因此,決定是否進行痔瘡手術與患者的症狀密切相關,是否疼痛嚴重到日常生活困難,是否因經常出血而出現貧血症狀,或是否肛門脫垂導致大便粘在內褲上並影響排便,此時就建議須手術治療。

》痔瘡手術時機取決於痔瘡的症狀級數別
如果痔瘡為2級,但嚴重脫垂和出血的頻率較高,建議盡可能盡快進行手術。
如果您患有3級或以上的痔瘡級數,最好盡快安排進行手術。

內痔類別與症狀說明

內痔一期:

痔核較小,排便時不會有疼痛感,但有常出血症狀,有時便後出血會減少或停止。

內痔二期:

痔核體增大,排便時有時會跑出肛門口外,有時可用手推回肛門內,出血量較多且也較有疼痛感。

內痔三期:

痔核增大,肛門會有腫脹下墜感,排便時會嚴重跑出肛門口,需要用手推回恢復,疼痛感較大。

內痔四期:

痔核脫出肛門口已無法推回恢復。任何時候痔核都脫出肛門外,會有黏液滲出,導致內褲變髒。

外痔類別與症狀說明

血栓型外痔:

肛門外血塊引起的腫塊,明顯的疼痛劇烈,與肛門突然的腫脹感,通常為排便較硬、較粗、久站、久坐引起,血栓也可能破裂流血。

靜脈曲張型外痔:

內部許多血塊引起的外痔,腫脹感且無法復原,肛門周遭隆起且劇烈疼痛。

混合痔種類與症狀說明

混合痔第一階段:血便

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排便時,糞便引起擦破粘膜或排便過於用力,而引起肛門擴張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如果長期發生血便問題,就有可能會出現頭暈、貧血現象,長時間如不理會甚至會出現暈厥的情況,要特別注意。

混合痔第二階段:瘙癢

晚期混合痔痔塊會脫垂以及肛管括約肌會變鬆弛,造成分泌物流出及肛門瘙癢感與濕疹產生。隨著分泌增多就會污染到內褲。分泌物造成的潮濕、瘙癢,就會忍不住去抓而造成流膿流血,這樣會讓治療更加困難。

混合痔第三階段:痔塊脫垂

到晚期痔體增大,在排糞時痔塊會被推出肛門外,嚴重者就可能需要用手推回回復。一般每次上完廁所,就要推回很麻煩,影響正常生活,通常到第三階段就需要手術治療,療程相對會較久且治療費用相對都會較高。

混合痔第四階段:黏液外溢

到此階段,直腸黏膜已長期受到痔核的刺激,分泌物增多,粘液會不斷外溢。長期不斷刺激直腸粘膜,有可能會引發直腸相關疾病,通常會被痔瘡掩蓋不易確診,會導致更大危害病灶。

肛裂類別與症狀說明

肛裂女性患者較男性居多,通常發生在20~40多歲的年齡。
肛裂分為:新鮮型肛裂與陳舊型肛裂。
肛裂發生原因通常是因為排便太硬或是腹瀉造成肛門皮膚撕裂破損,由於因為疼痛感較大,往往造成不敢排便或是忍住不便而導致便秘問題產生,如果持續且長久發生這樣的問題,傷口會變成慢性肛裂情況,且可能造成肛門潰瘍問題,也有可能造成肛門狹窄問題。

什麼是肛裂:

肛裂是指排便時肛門入口處的皮膚被撕裂,導致排便時肛門疼痛和出血。
排便時反覆撕裂的次數越多,肛門黏膜下的內括約肌暴露的越多,並會引起痙攣和疼痛,即使排便後疼痛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肛裂發生的原因:

肛裂是由於糞便堅硬而損傷肛管而引起的。

肛裂的症狀:

疼痛:排便時或排便後疼痛非常劇烈,可持續1-2小時甚至一整天,影響社交生活。
流血的:潰瘍部位出血,有少量鮮紅色出血。
便秘:由於害怕排便時劇烈疼痛,不敢排便問題產生,而導致糞便變硬,排便時變硬的大便再次撕裂傷口,如此反覆形成惡性循環。

肛裂的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急性肛裂)
熱水坐浴:每天用40至45攝氏度的溫水坐浴數次,一次10-20分鐘。
藥物治療:給予抗發炎藥物、血液循環促進劑、瀉藥等。
軟膏、栓劑:睡前或排便後使用,有助於緩解疼痛。
纖維飲食:攝取大量纖維可以使大便變軟。

》手術治療(慢性肛裂)
內括約肌側切:有牙齒排列的患者,肛門壓力通常會增加,如果在皮膚上切開一個小切口,將內括約肌部分切開,藉此達到放鬆括約肌的效果。
皮瓣轉移手術:這種手術方法涉及移植健康的皮膚來覆蓋肛門沒有撕裂皮膚的潰瘍區域。